• 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
   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

《黄帝内经》13方

点击数:2002023-09-25 16:34:47 来源: 马秀文名中医传承工作室-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


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,其内容丰富、涉猎极为广泛,堪称中华文明承载之巨著。内经是一部以养生为主导、言理之书籍,生理病理论述精详,所记载处方仅13方,仅可作经典示范之用。

此处为2500年前 之处方分享。


1、  汤液醪醴方

去除八风五痹

“必以稻米、炊之稻薪,熬制”。

汤:熬汁清淡者汤、取其气;液:熬汁浓厚者液、取其味。醪:成熟稻谷酿以曲檗,速成者为醪,连渣使用即醪醴;去渣者为醪酒。醪醴近乎现在的醪糟。

这是中古时期的祛病方法,用醪醴10日,可以去除八风五痹。10日不已,治以草苏(草大而枝叶摇动曰苏)草荄(草根曰荄), 本末为助,标本已得、邪气乃服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

容色见上下左右,各在其要。其色见浅者,汤液主治,十日已。其见深者,必齐主治(齐:汤药醪醴合用),二十一日已。其见大深者、醪酒主治,百日已。《素问·玉版论要篇》


2、  鸡屎醴

利水,治疗臌胀病

鸡屎白、干者8合,以无灰好酒(醪酒)三碗兑入,熬至一半,用布过滤取汁,五更天热饮之,则腹鸣,至辰巳时,大便可2-3次,所下皆黑水,次觉脚面渐渐有皱纹。再用一次,皱纹至膝关节上则病愈。羯(公鸡)鸡者气全,山间所蓄更佳。

《素问.腹中论》有病心腹满,旦食则不能暮食,名为鼓胀。治之以鸡屎醴,一剂知,二剂已。

《灵枢.水胀》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间,箜箜然不坚,腹大,身尽肿,皮厚,按其腹,窅(yao深)而不起,肤色不变。鼓胀:腹胀、身皆大,与肤胀等也,色苍黄,腹筋起、此其侯。


3、  乌贼骨丸

治疗血枯 肝血虚伤病。

四乌贼骨一藘茹(茜草)二物合并为丸、如豆大小、餐后5丸、鲍鱼汁送服。

《素问·腹中论》有病胸胁支满、妨碍饮食,病至,则先闻腥臊臭、出清野,先唾血,四肢清,目眩,时时前后血,病名曰血枯。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。

或若醉入房中,气竭伤肝,故使月事衰少不来。

治之以四乌贼骨一藘茹(茜草)丸,饭后服5丸,饮以鲍鱼汁,利肠中及伤肝也。


4、  生铁落饮

治疗狂躁病

《素问·病能论》有病怒狂者,此生于阳也。阳气者,因暴折而难决,故善怒,病名曰阳厥。何以得之?阳明者常动。巨阳(太阳)少阳不动,不动而动,大疾,此其侯也。

治之则夺其食即已。因食入于阴长气于阳,故夺其食而已。使之服生铁落饮。生铁落者、下气疾也。 生铁落1升 煮水饮用

可配用中药处方:石膏30 龙齿15 茯苓15 防风15 秦艽10 玄参10 竹沥水1升兑服。


5、  泽泻饮

治疗酒风病

《素问·病能篇》有病身热解堕,汗出如浴,恶风少气,病名曰酒风。治之以泽泻饮。(酒后受风、汗出如浴)

泽泻10 白术10 鹿衔草5 三指撮为后饭。


6、  口甘方

治疗脾瘅病

《素问·奇病论》有病口甘者、名曰脾瘅。此五气之溢也。五味入口藏于胃,脾为之行其精气,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。次肥美之所发,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。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。治之以兰,除陈气也。

兰草(今人以佩兰)。兰、香草,性平。兰,禀金水之气,兰叶能散久积陈郁之气,如案右兰草香、案牍不昏胀。


7、  左角发酒

治疗尸厥

《素问·缪刺论》邪客于手足少阴(心肾)太阴(肺脾)足阳明(胃)之络,此五络皆会于耳中,上络左角(左头角),五络俱竭,令人身 脉皆动而形无知也,其状若尸,或曰尸厥。

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上(大敦穴)、去端如韭叶,后刺足心(涌泉穴),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(伤痕、针孔也),后刺手大指内侧(商阳穴)去端如韭叶,后刺手心主(心包经)少阴锐骨(少冲穴)端各一痏,立已。

若不已,以竹管吹其两耳,鬄(剃)其左角之发方一寸,燔(焚烧)治,饮以美酒一杯,立已。(不能饮者、灌之)


针刺+左角发(血余炭)+美酒送服或灌耳。


8、  小金丹

治疗疫病

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五疫之至皆相染易,吾问大小病状相似,不施救疗,如何可得不相移易?

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邪不可干,避其毒气……又一法,小金丸方:

辰砂2两 水磨雄黄 叶子雌黄各1两 紫金粉半两 入一盒中,外固定,入地1尺筑地结实,用火煅地中7日,候冷,7日取出,次日开盒子。

炼白沙蜜为丸、冷水送服。

读后: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认识传染病,并提出相应治疗预防措施。小金丸后世演化为解毒散结的佳品。


9、  棉布熨法

治疗寒痹 内热的药熨法

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刺寒痹内热奈何?答曰:刺布衣者(劳动者体壮实)以火焠之。刺大人(官僚)者以药熨之。

药熨法:醇酒20斤、蜀椒、干姜、肉桂各1斤打碎渍酒中。新棉絮1斤细白棉布4丈一并入酒中。置马矢煴(上古将马粪烧热的装置、出郁烟)中盖封涂密闭,5昼夜,取出棉布棉絮晒干,再置入酒中,反复以尽汁。

每渍、必晬(一日十二时辰)其日乃出,干,并用滓与棉絮,复布为复巾,长六七尺为六七巾,生桑炭炙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处,令热至病所,寒复炙巾以熨之,三十遍而止,汗出以巾擦拭亦三十遍。每刺必熨,起步内中无见风。

读后:最早的理疗法。


10、马膏桑钩

治疗筋肉挛急之患,如口眼歪僻、颈项僵急痛、小腿足趾筋挛等。

《灵枢·经筋》足阳明之筋,起于中三趾,结于跗上,邪(斜)外上,加于辅骨,上结于膝外廉,直上,结于髀枢。……其病,足中趾支胫,转筋,脚跳坚,伏兔转筋,髀前肿,㿉疝,腹筋急,引缺盆及颊,卒口僻,急者目不合,热则筋纵、目不开,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。有热则筋驰纵,缓不胜收,故僻。治之以马膏,膏其急者(膏、动词、热马膏涂熨),以白酒和桂,以涂其缓者,以桑钩钩之,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,高下以坐等,以膏熨急颊,且饮美酒、噉美炙肉,不饮酒者自强也,为之三拊而已。

马膏:马油脂

马膏桂枝酒:热马油、桂枝药酒、温熨温通。

读后:热马油熨法、似今之蜡疗。桂枝药酒更是沿用至今的温通药。



11、半夏汤

治疗失眠

《灵枢·邪客》黄帝问:邪气客于人,或令人目不暝、不卧出,何气使然?

伯高答曰:“五谷入于胃也,其糟粕、津液、宗气分为三隧。宗气积于胸中、出于喉咙,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。营气者,泌其津液注之于脉,化以为血,以营四末,内注于五脏六腑,以应刻数焉。卫气者,出其悍气之骠疾,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、而不休也;昼行于阳夜行于阴,常从足少阴之分间,行于五脏六腑。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,则卫气独卫其外、行于阳,不得入于阴。行于阳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阳蹻陷;不得入于阴,阴虚则目不暝。”

补其不足、泻其有余,调其虚实,以通其道,而去其邪,饮以半夏汤一剂,阴阳已通,其卧立至。此所谓决渎壅塞,经络大通,阴阳和得者也。

其汤方(半夏汤),以流水千里(活水)者八升,治半夏五合,徐炊,令竭为一升半,去滓(渣滓)饮汁一小杯、日三次,稍益,以知为度。其病新发者,覆杯而卧,汗出则已矣。病久者,三饮而已也。

解读:三隧:隧道、通道。糟粕下出于大小肠。津液注于脉内以化血。宗气自虚里而上贯胸中:一积于胸中与真气、天气三合而成胸中大气,名曰气海;二出于喉咙、乃气之不积者;三贯心脉行呼吸,此宗气随肺气行于皮肤,呼则鼻气出而毛窍皆阖,吸则鼻气入而毛窍皆开。

阳蹻陷:卫气昼行阳夜行阴,昼行三阳与阴分节点在目,太阳与阴阳蹻脉,皆会于目。厥气客于脏腑之病,则阴蹻高起、阳蹻下陷。卫气不得入于五脏,故目不暝也。

读后:阳入于阴则眠。阴阳气血营卫循行于脉通,营卫循行各有道路、次第与时间刻数。半夏汤至今仍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核心处方。


12、豕膏

治疗皮肤黏膜痈疽

《灵枢·痈疽》黄帝曰“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曰名”。岐伯答“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。不治,化为脓,脓不泻,塞咽,半日死;其化为脓者,泻则合豕膏,冷食,三日而已。……发于腋下,赤尖者,名曰米疽,治之以砭石,欲细而长,疏砭之,涂以豕膏,六日已,勿裹之。其痈坚而不溃者,为马刀挟瘿,急治之。”

豕膏:猪油。(或为凡士林引流条的祖先)

猛疽:急性化脓性喉蚀、败疮。

读后:猪油,或为凡士林引流条的祖先。痈坚不溃则为马刀挟瘿,即今之淋巴结肿大。


13、蓤翘饮

治疗痈疽疮疡

《灵枢·痈疽》发于胁名曰败疵,女子之病也,灸之,其病大痈脓,治之,其中乃有生肉,大如赤小豆,剉蓤翘草根各一升,以水一斗六升,煮之,竭为取三升,则强饮厚衣,坐于釜上,令汗出至足,已。

疵:痈之轻小者,发于肩臑,名曰疵。色赤黑。

败疵:女子胁下生疵,乃肝寒血滞。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,损及肝脏故名败疵。

蓤翘:今之连翘。

读后:痈疽之病、寒热虚实当辨别,热毒壅盛可连翘及草根同煎饮用。同时配合发汗,“其在皮者汗而发之”。女子肝血虚寒之痈疽发于胁、当灸之,与热毒大痈疽不同,汗出至足、则邪毒不伤五脏。


《内经》方药,历经数千年,仍有临床指导意义。现代医学循证医学指导下,无可辩驳。

【责任编辑: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地址:河北省衡水市人民路180号  联系人:马秀文  电话:0318-2187336
邮编:053000  技术支持:河北网加思维  站点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