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
   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

中医治疗法则

点击数:1412023-07-12 10:22:36 来源: 马秀文名中医传承工作室-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

中医治疗法则

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

这一句话囊括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。中国文化提倡大道至简,几千年前的文字传承更是惜字如金。

既然整部《伤寒论》是以病案举例授课,那么,治疗原则的确立,也有相应的病案举例:

如条文: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、吐、下、温针后仍不解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(不能再用)。当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

如何观脉证呢?首先需要明了六经的常见脉证,知常才可达变。六经提纲上一讲内容可以复习一下。

大的治疗原则下,还有次级治则,比如常用的“三阳同病、治取少阳,三阴同病、治取厥阴”等。在临床中也是很不错的指导方向。

阴阳是中医最基础的组成部分。察色按脉先别阴阳。治疗法则更是需要明辨阴阳。

条文:病发热恶寒者、发于阳,无热恶寒者、发于阴,(这是三阴鉴别要点)。

发于阳7日愈,发于阴6日愈。

这是中医术数学说简约概括,象数理气、一以贯之的中医理论,蕴含丰富的天文、地理、古算等科学,目前尚未完全破解。

条文: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,热在皮肤寒在骨髓(反、而字后是关键词);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热在骨髓。

真寒假热、则表热内寒;真热假寒、表寒内热。辨寒热真假是最难的临床技能,它考验医术与经验,也是医生级别判定的分水岭。

  涉及到的具体方药使用宜忌,也有明确的指点:如条文“桂枝本解肌(脾主肌肉、太阴虚人,不发表)、若脉浮紧、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。常需识此勿令误也”。《伤寒论》中的类似注讲还有很多,因此,学习《伤寒论》走马观花是大忌!

至于疾病的预后判读及转归把握,《伤寒论》也给予了明确指导:

转归:凡病,若发汗、吐、下、亡血、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(自愈实指自我康复、易于治疗、不成坏病)。

转属阳明:伤寒发热无汗(表实、外出口不畅)呕不能食(少阳逆),而反汗出濈濈然者(阳明多汗、手足濈濈然汗出),转属阳明。

阳明病,无汗(热不得泄越)小便不利(外皮肤不通、下排尿不畅)心中懊侬(挠攘心烦乱不安),身必发黄。

总之,学习《伤寒论》,需要立足临床,切忌按照学习理论知识的惯性,不思考、不联系临床、不深刻理解的一带而过。

成为真正的中医临床家、学习《伤寒论》100遍是起步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。

【责任编辑: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地址:河北省衡水市人民路180号  联系人:马秀文  电话:0318-2187336
邮编:053000  技术支持:河北网加思维  站点地图